联系电话: 86-371-65511545
新闻中心
河南省分析测试中心开发陈化粮检测新技术[大河报2011-4-13]
发布时间: 2011-04-18

一粒米,就能“看清”陈化粮

 

 

在线投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记者 李红 实习生 张江  记者 李康 

核心提示

拿起一袋米中的一个米粒,放入仪器中,不到半小时,根据温度高低就能显示大米是否陈化,能不能食用。

“这是我们首创的国内最快、最为便捷的检测陈化粮的方法,已经应用于粮食科研部门,检测原粮的陈化程度。”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的任志勇说。

A

新方法像是测体温

陈化粮,简单说就是已经储存变质的粮食。买来的大米如果色泽气味不正常,您就要留个心眼了,陈化粮可能含有致癌的黄曲霉素,一旦端上饭桌,后果不堪设想。

怎样用便捷有效的方法,快速检测出粮食陈化问题?在任志勇的实验室,他把一粒米放进动态热机械分析仪,这种方法叫热分析方法,仅需一粒米,不破坏粮食,通过测试粮食的玻璃化温度,就可对粮食的陈化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粮食陈化的实质是淀粉结晶度的变化,储存时间越长,结晶度越高。也就是说,可通过玻璃化温度判断粮食的陈化年限,温度越高,粮食陈化时间越长。” 

“过去的检测方法像是去医院验血,要扎针,检测结果等待时间长,而这个新方法像是测体温,非常便利有效,是国内目前快速最简便的检测方法。”任志勇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目前,这一检测方法已得到中国粮科院和河南工大等粮食科研机构的认可。

B

植物油里提取聚氨酯原料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任志勇及其团队就一直致力于聚氨酯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目前,有两项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一种为聚氨酯弹性体,主要用于工业用品,如胶辊、矿山传送带、轴套、胶垫等,其中球磨机用聚氨酯衬里代替了钢结构,耐磨性比钢结构高6倍,又比钢结构轻6倍,降低了能耗,减少了噪音。另一种为中间体预聚物,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多种牌号产品,用于替代进口。十年来,这两项产品一直在优化,提高性能用途。

“目前,除了继续研发新的聚氨酯弹性体外,我们的另一项研究是从植物油中提取聚氨酯原料。”任志勇指着一小瓶淡黄色的液体说。现在,聚氨酯的基本原料都从石油里提取,而石油日益枯竭。国内不少研究者在寻找新的替代产品。

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任志勇的研究则致力于从植物油中获取具有多官能度、不同分子量的聚氨酯原料,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将来可以调节产品的软硬度,达到不同的伸长率、强度。

专家档案

任志勇

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尤其是多嵌段聚氨酯共聚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主持并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0多项省级各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