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红 首席科学家。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金催化的高效串联反应,丰产金属镍及铜催化的反应方法学研究,有机硼化合物的合成及反应性能研究,高价碘促进的自由基反应,新型膦配体的合成及应用。作为课题负责人或参与者, 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与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子课题、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128篇,授权发明专利4件。 |
李中贤 博士、研究员,高研中心主任,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河南省化学学会理事、河南省化工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功能有机分子的设计与绿色合成方法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或参与者, 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省重点科技研发专项等项目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7件。 |
郭辉 博士、研究员,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测试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化工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新型采油助剂的设计、合成与表征。作为课题负责人或参与者, 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项目等项目30余项,取得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5项,获授权24件(其中第一发明人12件)。 |
曹健 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省管优秀专家(1995)。主要研究方向为 :精细化工(油田压裂化学品、微胶囊技术等)、仪器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星火奖11项,含一等奖1项、二等奖6 项、三等奖4项;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程森祥 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医药及农药中间体的合成及结构分析、吡啶类杂环化合物合成研究及精细化工研究。《联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反应机理、相关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4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余篇。 |
王冬梅 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配位化学、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耐火材料等化工材料的研究。主持、参加完成国家、部、省各类科技攻关等科研成果20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一篇,二等奖4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
余学军 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创新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精细化工产品清洁合成工艺的研究,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八五"、“九五”重大科技攻关、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省重大科技攻关和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星火二等奖1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6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加完成的一系列科研成果转化成了现实生产力,在化工、食品、纺织、印染等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张国宝 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工和光谱分析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省部级科技攻关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 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六项, 三等奖四项,其中主持完成的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油田压裂液高温延缓交联剂的研究和应用” 、“有机硼交联剂及在油田中的应用”分别于2007年、2003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的“HT-21化学改性田箐胶合成工艺研究”,利用相转移催化剂,很好地解决了国内长期为解决的强碱条件植物胶水解技术难题,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文章在聚合物(Polymer)、物理化学杂志(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聚合物科学杂志(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应用聚合物科学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美国光谱学会志(Spectra Acta)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 |
赵献增 研究员,河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2008年获得河南省省直机关十佳自主创新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耐火材料、陶瓷用化工材料研究。主持、参加完成国家、部、省各类科技攻关等科研成果1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省星火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发表学术论文3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