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河南省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耕地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现场测产在新疆库尔勒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盐碱地改良试验站举行。
由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科学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现场测产表明,在棉花品种、施肥量、用水量、管理方式都相同的情况下,仅在滴灌时添加了团队研发的土壤调理剂2kg/亩,棉花籽棉就增产13.9%。
据河南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唐中杰副主任介绍,该块棉田共约100亩,全盐含量 29.9g/kg,pH=8.1,今年首次试验棉花“干播湿出”种植,从中间田埂分成实验田和对照田,2024.04.19日播种,实验田随滴灌按0.5kg/亩共施用了4次盐碱土改良剂,第一次使用后,5月初统计时实验田比对照田出苗率提高58%,虽然经过后期补苗,实验田增产效果仍然显著。
在河南省科学院重大科研等项目资金预算支持下,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研究开发了腐植酸接枝丙烯酸盐碱土改良剂。2021年开始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在新疆库尔勒、哈密、阿勒泰、伊犁、阿克苏和山东东营等地开展了多点试验,涵盖棉花、大豆、玉米、小麦、甜菜、苜蓿、打瓜、蕃茄等多种作物,2024年进行了示范应用, 推广应用面积已达约5万亩。
该改良剂随滴灌水施入、使用方便,用量少、通常只需1-2kg/亩,成本低,增产效果显著,特别适合滴灌等节水灌溉作业,在我国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改良盐碱地有广阔的应用前景。